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新一代智能電表不斷突破各種技術瓶頸,全面推廣指日可待。日本OKI公司、富士通研究所相繼開發出了防止通訊錯誤的技術,東芝則研發出了不受其他信號干擾的傳送密碼,這些技術瓶頸突破后,預計2013年智能電表開始在日本普及。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中的關鍵技術,可以根據家庭、企業的電力使用情況實現最優化的電力供應,在日本主要采用無線方式傳送信號。由于電表通過“接力”的方式傳遞信號,有的電表信號接受不好,可能出現信號錯誤或受其他信號干擾的現象,有時也會給入室盜竊分子提供家里是否有人的信息,給社會治安帶來隱患。OKI公司開發的智能電表傳輸系統當遇到其中一個電表故障時,可以自動尋找迂回線路,該技術已在一個由300臺電表組成的系統試驗初顯成效。富士通研究所開發的智能電表傳輸系統為防止住宅集中地區電表之間信號的相互干擾,可自動調節電波強度,僅在2個最近的電表之間實現信息交換,從而將信息遺失率從10%降低到1%。東芝公司開發的信號傳輸密碼可以壓縮在數據中傳遞,理論上可將數據計算量減少至1/60,從而實現在普通計算機中進行數據處理。政府計劃今后5年內在首先在用電大戶中使用智能電表,2025年前后實現全面普及。
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與日本經濟產業省產業技術環境局簽署《中日計量領域合作備忘錄》2012年5月22日,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韓毅司長和日本經濟產業省產業技術環境局知的基盤課?內雅幸課長分別代表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和日本產業技術環境局簽署了《中日計量領域合作備忘錄》。
中日雙方于2001年9月17日首次在北京簽署計量領域合作備忘錄并在2006年9月26日延長備忘錄,十年多來,在備忘錄框架下,中日兩國通過定期合作機制,開展了內容多樣、范圍廣泛的計量交流與合作,在法制計量、科學計量研究、推進遠程校準體系實用化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日雙方一致認為計量合作是中日政府質檢領域國際合作的典范,對于加強中日計量領域國際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續簽《中日計量領域合作備忘錄》將進一步擴大和加強中日雙方政府計量領域的合作范圍和力度,促進中日兩國計量事業的發展。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