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4日報道,一個由瑞典、德國等6個國家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小組,在歐盟第六框架項目(FP6-NMP)資助下,正在應用納米工程來制造和控制生物界面,這種界面同時具有天然和人工雙重的功能屬性,最終目標是控制細胞功能的發展方向,用于干細胞治療領域。
活有機體內的細胞功能極其復雜,而且高度依賴體內pH值、酸堿濃度、分子相互作用以及其它許多因素。如果有一種培養基質,其表面具有精細的納米紋理圖案,就能通過分子間作用力給生長中的細胞發出暗示,指引它們向某種預期的目標發展。
這一項目叫做“納米指示”(Nanocues),全稱“納米尺度表面指示掌控細胞生物系統方向”,總體目標是創造一個知識技術的平臺,在此之上能進一步探索,設計開發納米生物技術工藝和設備,控制、監測細胞發展出所需要的功能。項目組由歐盟國家7個領導小組組成,分別代表必需的學科領域,分工合作以實現總體目標。
項目包括了各個級別的系統,如材料設計與準備、納米構造、化學圖案制作工藝、細胞水平的生物分子作用等,最終目標是在這種人工培養基質上實現細胞功能控制。
該項目的關鍵問題分為三類:
一是制造納米表面圖案的合適方法,比如生產由功能大分子陣列構成的、具有納米圖案的無污染表面;二是開發新的特征工具,用以表達活細胞與合成材料之間的界面特征;三是知識理解,加強對生物系統各組成部分與納米圖案及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表面分子相互作用、生物界面細胞相互作用機制的理解。
這三方面是項目所要解決的問題,結果將提供一個平臺,通過表面納米分子的信息指示,設計并實施對細胞功能方向的引導。最終將這一平臺用于未分化的干細胞。理論上,干細胞能發育成所有其它類型的細胞,所以通過掌控細胞功能分化的方向,就能為醫療帶來顯著利益。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