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在國內首次建立的3套空氣比釋動能國家基準裝置通過專家鑒定,將為我國輻射計量提供了一把精準的“尺子”。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約有700萬患者接受放射治療、3300萬患者接受核醫學診斷、超過3.6億人接受X射線診斷,約有1100萬人從事電離輻射工作。此外,人類生存環境中本身就存在著天然本底輻射??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發出的射線。如何度量射線并實現電離輻射量和單位的標準化問題一直是國際電離輻射領域努力的方向。
據中國計量院電離所吳金杰副研究員介紹,目前我國電離輻射領域在單位制和儀器標度統一,使用規范化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在放射治療領域,由于單位制不統一,需要對照射單位校準因子變通修正后才能得到測量結果,使得量值傳遞過程繁瑣復雜,容易導致使用錯誤。為改變這一狀況,我國不斷推動電離輻射相關基標準及量值傳遞體系的研究,積極參與國際電離輻射計量活動,并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實現了國際互認。
什么是“空氣比釋動能”?據該項目另一負責人王坤副研究員介紹,空氣比釋動能是用來描述射線所釋放能量的,是電離輻射計量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具有定義嚴格、簡明合理、科學實用等優點。它也是吸收劑量和劑量當量的研究基礎,國際計量局正在組織的電離輻射劑量領域8項關鍵比對中,有6項是有關空氣比釋動能量值的比對。該院此次通過專家鑒定的3套空氣比釋動能基準裝置分別建立了我國低能、中能兩個能量段的X射線和60Coγ射線的量值溯源體系,解決了量值傳遞源頭的問題。
王坤介紹說,空氣比釋動能基準裝置主要由基準電離室、射線輻射裝置、輻射質調控系統、微弱電流測量系統、導軌定位系統等系統組成,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水平在0.2%~0.3%之間。該基準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建立標志著我國將正式采用空氣比釋動能量值傳遞體系,為我國電離輻射的量和單位制改制工作的全面完成奠定了技術基礎。
吳金杰告訴記者,該量值主要應用于醫學診斷、放射治療、輻射防護、環境監測、國防建設、核能利用、工業檢測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滿足這些領域對空氣比釋動能這一物理量量值溯源和量值傳遞的需求。例如,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基準可為數萬臺診斷X射線計量器具提供量值溯源服務。
目前,空氣比釋動能基準相應量值的國際比對工作也已完成,我國的比對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取得了國際等效,這將大大提高我國空氣比釋動能量值傳遞的能力。
建立國家基準裝置的同時,中國計量院也組織了國內空氣比釋動能量值比對,使得次級標準實驗室的量傳能力得到驗證,并為接下來的省級計量機構相關標準裝置的建立奠定了技術基礎。據了解,法制計量管理的重要文件??《空氣比釋動能檢定系統表》也已正式頒布,將作為建立量傳體系的技術依據,指引我國計量機構建立完善的空氣比釋動能量值體系。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