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紐約大學、哈佛大學和陶氏化學公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制出一種新型微粒材料,該微粒子可以像原子一樣進行自我聚合后形成分子。這種可以按預設模型形成分子結構的新粒子,對于制造先進的光學材料和制陶業等具有重大意義。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油漆、牛奶、膠制品、玻璃和瓷器等皆屬于膠體分散系,但用它們創造出新材料的潛力則尚待開發。由化學家、化學工程師和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選擇這些游懸于液態媒介中膠體的特征及其構造優化作為研究對象。
過去,科學家已經用膠體成功地建造出一些基本結構,但使用膠體設計和組裝復雜三維結構的能力則難以進一步提高,這種三維結構對于設計高級光學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原因是膠質之間缺乏直接的關聯,因為這種關聯不僅對于控制粒子的相互組合很有必要,而且對于保持組合后的結構完整也很重要。
“我們選擇的方法目的是使用原子的自然屬性,再把它們應用到膠體世界中?!表椖恐饕獏⑴c者、紐約大學化學教授馬庫斯?維克介紹說。
為使用原子屬性開發膠體,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類似電腦程序中使用的化學“補丁”,此“補丁”能產生方向綁定物,該綁定物利用粒子之間的少許聯系組合成三維網絡,這也是許多先進材料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若沒有方向綁定物,形成的結構將不會穩定。
研究人員通過使用DNA單鏈,在“補丁”上確立了綁定能力,紐約大學的科學家過去曾用這種DNA單鏈組織過小粒子。這些DNA鏈充當“黏性末端”,而粒子“補丁”則附著其上。
“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能夠讓某些粒子附著在補丁上,而且能夠對它們進行編制,所以只有某些特殊種類的粒子可以附著在這些補丁上?!奔~約大學物理學教授大衛?帕因解釋說,“這給我們設計三維結構創造了巨大的靈活性?!?/P>
新研制出的這種微粒大小只有人頭發絲直徑的百分之一,它們可以自發地將自己聚集在一起,像普通原子一樣形成分子。
研究人員補充說,“補丁”之間DNA相互作用的特殊性意味著具有不同特性(如大小、顏色、化學功能和導電性等)的膠體,能夠產生新的材料產品。它們的潛在用途包括使用三維電線網絡或光學晶體,增強許多消費產品的光顯示功能,以及改善計算機芯片的速度等。
該研究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