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名代表與會。就納米科技研究和教育、納米科技政策、納米科技未來發展等進行了深入交流。3天會期中,還將有176位科學家在10個分會場作邀請報告,300余位科學家做口頭報告,并有800余篇論文以墻報交流,另有近50家企業帶來最新實驗設備和技術展示。
白春禮致開幕詞時表示,國際納米科技發展趨勢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從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技術轉移轉化一體化研究;二是專業平臺支撐納米技術研發;三是全球大型企業越來越重視納米技術。當前我國發表納米科技SCI論文數量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論文引用次數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的一些納米科技研究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影響,如在實驗上首次發現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被認為是世界基礎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科學發現;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等。近年來,我國納米科學領域申請或授權的發明專利數量顯著增長,躍居世界第二,還積極參與并部分主導了國際納米技術標準工作。
“十二五”期間,我國納米研究展現出很大的產業化應用前景,碳納米管觸摸屏、綠色印刷、納米拋光液、納米傳感器等產品在多個行業實現規?;a;傳染性疾病快速檢測、組織工程修復材料、納米化藥物研發不斷推進,納米技術應用于生物醫學前景良好;納米技術在催化領域的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此外還開創了能源與環境納米技術新領域。
作為國際納米科學界的重要盛會,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由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主辦、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承辦,2005年至今已舉辦5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獎于2011年設立,在全球范圍內遴選優秀納米科學家進行評獎。
今年的第五屆會議開幕之前,主辦方還邀請各國納米科技中心主任首次舉辦“納米科技主任論壇”,就各國納米科技研究和教育中的共性問題、納米科技政策、納米科技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
會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邁克爾?格蘭澤爾教授、德國馬普高分子所卡洛斯?穆倫(Klaus M?llen)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奧馬爾?亞吉(Omar M.Yaghi)教授,5日在北京獲授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獎,以表彰他們分別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有機功能材料與碳材料、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方面做出的開拓性貢獻。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