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遼寧丹東,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和遼寧省分析測試協會承辦的第十八次全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及地方協會負責人會議召開。
本次會議緊緊圍繞“當前檢驗檢測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第三方檢測市場的機遇”為主題展開,來自全國分析測試中心、地方分析測試協會以及高校分析測試中心、儀器企業等單位的負責人近190人參加了會議,大家就當前檢測行業面臨的國有檢測機構整合、政府購買檢測服務等熱點話題作了深入探討。
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總工程師許增德作了題為“檢驗檢測 發展機遇&資質管理”的報告。許增德在報告中介紹,當前我國獲證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已超過3萬家,2011年起,我國即把檢驗認證納入到高技術服務領域,并在今年進一步明確可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政策對檢驗認證行業的定位為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和國際化。我國檢測認證行業以每年18%的速度高速增長。
當前,檢驗認證行業面臨國有檢測機構整合工作,涉及到全國多部委、地方、高校、央企所屬的檢測機構。同時,還在進行清理檢測認證相關法律法規的工作,此涉及到十多個監管部門,31件法律、53件行政法規。在實驗室管理方面,亦將進行相應改革。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輝作了“提升分析測試水平,加強風險評估能力”的報告。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技術部主任汪正范作了“檢測機構與檢測市場”的報告。汪正范就當前國有檢測機構整合的相關政策、進程作了解讀,并向與會者分析了檢測機構面臨的相關商業機會。在獨立醫學檢驗、環境檢測和城市供水檢測等領域,第三方檢測機構均面臨著相應的機會。
廣州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陳江韓所作報告題為“航空物流安全鑒定發展介紹”,陳江韓介紹了中廣測在航空物流安全鑒定方面獲得相應資質的經驗分享。
上海交通大學梁齊的報告題為“高校實驗室在我國分析測試事業中的作用”。梁齊在報告中介紹了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的優勢包括儀器設備、人才技術等,同時,在組織性、規范性、標準化等方面亦存在弱勢。梁齊認為,高校在五個方面可以為分析測試行業提供服務,第一,為分析測試隊伍培養和輸出人才;第二,技術與方法的研究與提升;第三,高端疑難問題的解決;第四,為突發事件投入力量、提供幫助;第五,作為分析測試行業必要的補充。
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張經華在題為“地方測試中心協同發展??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中,對當前國內主要的地方測試中心協同模式作了相關的介紹,包括京津冀模式、貴州模式、重慶模式、長江經濟帶模式等。張經華認為,地方分析測試中心需要取得共識,抱團取暖。希望協會能在這方面做相關工作。
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副主任鮑磊在題為“新形勢下實驗室發展的探索和思考”的報告中,介紹了納克公司在企業化運營中的相關經驗。納克公司目前擁有標準物質、科學儀器以及檢測等多項產業,2013年開始,國內鋼鐵行業下行,納克也因此受到影響。在業務方面,納克的儀器開始向環境、食品等領域開拓,并在德國成立了鋼研納克德國公司。
第一天的主題報告結束后,6月13日,主辦方還組織與會代表參觀了丹東的科學儀器領域部分優秀代表。與會代表們參觀了丹東浩元儀器有限公司、丹東通達科技有限公司、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以及丹東奧龍射線儀器集團有限公司。這些國產企業的生產、研發現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