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聲”也叫溫度波或熵波,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目前只在超流液氦中才能觀察到。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6日(北京時間)報道,最近,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和意大利特蘭托大學物理學家合作實驗,在量子氣體中也觀察到了這種溫度波的傳播,證實了列夫?朗道70年前假設的理論。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在低于臨界溫度時,一些液體會變成超流體而失去摩擦力。此外,超流狀態下液體的導熱性能極高,會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溫度波的形式來傳輸能量。由于這種波很像聲波,因此也被稱為“第二聲”。為了解釋超流體的性質,物理學家列夫?朗道1941年發展了雙流體力學理論,他假設低溫下的液體包含超流液和普通液體兩部分,后者隨著溫度下降而逐漸消失。
迄今為止,人們只能在液氦和超冷量子氣體中觀察到超流動性。另一種超流系統是中子星,在原子核中也發現有超流現象的證據。超流性與超導性密切相關,后者是在低溫下表現的零電阻現象。
超冷量子氣體是把幾十萬個原子在真空容器中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獲得的,利用激光能夠對此狀態下的粒子進行高精度地控制和操縱,因此是觀察量子力學現象,如超流動性的理想模型系統。“十多年來,雖然這一領域已有大量研究,但要在量子氣體中探測到第二聲現象還很困難?!币蛩共剪斂舜髮W實驗物理學院、奧地利科學院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研究所的魯道夫?格里姆說,“然而到最后,證明它卻容易得讓人驚訝?!?/P>
在實驗室中,格里姆的量子物理學家小組準備了由30萬個鋰原子構成的量子氣體,用調制激光束給雪茄煙形的粒子云加熱,然后觀察到了溫度波的傳播?!半m然在超流氦里只產生了一個熵波,但我們的費米子氣體也顯出了一些熱膨脹,由此形成了可檢測的密度波。”格里姆解釋說,這也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在量子氣體中檢測到超流體的不同部分?!霸谖覀冎斑€無人做到這一點,這填補了費米子氣體研究中的一個基本缺口。”
該研究是因斯布魯克物理學家與意大利科學家長期合作的成果。特蘭托大學玻瑟?愛因斯坦凝聚中心小組領導之一是列夫?皮塔伊夫斯基,他也是列夫?朗道的學生。他們修改了朗道關于第二聲理論的描述,使之與實驗中近乎一維的幾何波形更加適應。魯道夫?格里姆說:“利用這一模型,解釋實驗的檢測結果變得更加容易。這一成果代表了我們合作的頂峰?!?/P>
總編輯圈點
這是一種完全缺乏黏性的物質狀態,如果將其放置于環狀的容器中,由于沒有摩擦力,它可以永無止盡地流動。它能以零阻力通過微管,甚至能從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這種超流狀態下的液體,導熱性能極高,會以“第二聲”的形式來傳輸能量。盡管探測“第二聲”非常困難,但證明它卻相當容易。此次在量子氣體中觀察到它,是否意味著,這種神奇的超流體現象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呢?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